第5章 在家教育儿童的社会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5章 在家教育儿童的社会发展与心理健康
Social development of HS kids

English Version

在家教育的孩子们社交表现如何?

这也是一个人们常常一听到“在家教育”就马上联想到的问题。之前那些调研的发起者们也做了不少这方面的调研,但老问题还是摆在那里:

1)调研样本缺乏代表性。样本往往是自愿报名接受调研的家庭,而这类家庭的父母往往十分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中;

2) 调研问题的答案主要靠参与调研家庭及其孩子们的自我评估,而不是某些中性的、不带主观色彩的评估标准来评估;

3)没有考虑参与调研样本中的孩子是否有某些时间段在学校读书,或者定期参加在家共学小组等。

2011年卡杜斯教育调查(Cardus Education Survey) 出具一份採样相对公平的报告。该报告随机调查了一些在有宗教信仰家庭中接受在家教育长大的24-39岁的群体,发现他们中认为自己“面对人生缺乏方向感”,以及“面对生活的问题常常感到无助”的比例要比传统学校出来的同龄人高,但同时他们中认为自己“预备好了进入亲密关係”的比例也高出传统学校出来的同龄人。

(我个人调研写到这里觉得很有意思,因为这些人群认为自己“面对人生缺乏方向感”或“面对生活的问题常常感到无助”,也有可能是他们对这些问题很有意识,而没有如此报告的人,也并不见得就做得更好。这不是我为在家教育辩护啊,而是纯粹的逻辑推理。包括自认为“预备好了进入亲密关係”也是如此。这就好像一个认为自己“心灵荒芜,缺乏爱,需要更多对他人的爱”的人,可能比一个自认为“自己还比较有爱心”的人在与人相处时让人更舒心一个道理!)

另一点要注意的,就是要知道这里调研所指的“社交”,并不仅仅是指和人点头打招呼,表面上交往一下就是社交了。它更多指的是“社会化过程”是孩子在此过程中获得有效驾驭更广泛社会的社会规范和行为所需要的技能与情商;并逐步建立“社会流畅性”, (就像阅读流畅性一样),孩子能够在各种不同的社会情况下进行谈判,发展和维持强有力的关係,并在不同的情况下能与他人良好合作。

因此,作为家长,我个人认为多关心孩子内心对为人处事的感受和看法,常常和他们沟通这方面的内容,为他们创造不同机会接触不一样的人群,总是好的。如果自己这方面情商比较低(譬如我),那就试着和孩子一起一边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一边共同成长。

在家教育的孩子们心理健康如何?

一个人的社会流畅性当然与其的心理健康和情商分不开。这方面,也已经有不少学者尝试做调研了。在一份名为《国际社会科学回顾》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Review的文章裡(文章链接在文末),教育学者 Cynthia K. Drenovsky和Isaiah Cohen调查了180个大学学生,其中35个整个K12都是在传统学校度过的,另外150个则有至少1年的时间是接受过在家教育的。调查问卷试图测量这些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参与度,以及他们对自我的认知,包括是否认为自己有抑鬱倾向等。结果显示那些接受过至少1年在家教育的学生们对自己所接受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更高,在校园生活中表现更积极,学术成绩更加优异,且自认为有抑鬱倾向的比率更低。

教育心理学家吉娜-莱利(Gina Riley)在《接受家庭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年轻人在能力、自主性和关联性方面的差异》Differences in Competence, Autonomy, and Relatedness between Home Educated and Traditionally Educated Young Adults 中(文章链接也在文末),从一个稍微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接受家庭教育的孩子的结果问题。她对 “促进而不是破坏内在动机的社会和环境因素 “感到好奇,并指出三种有助于培养自我动机的心理需求。

  • 能力(成功地解决一个问题或弄清一些事情的需要);
  • 自主性(对选择和自我指导意识的需要);以及
  • 关联性(在学习环境中对与他人拥有联系感的需要)。

她的研究结果是: 一般而言,接受家庭教育的孩子相对于接受传统学校教育的孩子而言, 对自己自主性和能力有更高的满意度, 在关联性上,二个群体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 Main Resources:

Read more

7月10日 诗篇8:1-9 箴言 18:23-24

7月10日 诗篇8:1-9 箴言 18:23-24

English 1. 当你读到“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诗篇》8:1,9)时,心中浮现出什么情感?当你感到渺小或不堪重负时,默想神的威严如何帮助你更新情绪? 2. 你认为大卫为何对神竟“顾念”人类并“眷顾”他们(《诗篇》8:4)感到如此惊奇?对神关怀的意识如何重塑你对自身价值的看法? 3. 《诗篇》8:2提到婴孩和吃奶的因着神设立了能力。这节经文如何挑战人们对权力与影响力的普遍观念?又如何安慰一个感到沮丧或不自信的心? 4. 根据《诗篇》8:6–8,神将管理万物的权柄赐给人类。当你情绪低落、感到自己微不足道时,这个崇高的呼召如何影响你对人生使命的理解? 5. 《诗篇》中所表达的谦卑,与当今社会常见的自我宣传形成怎样的对比?当你拥抱谦卑的态度时,这如何帮助你恢复情绪的平衡与内心的安息? 6. 《箴言》18:23中提到穷人用恳求的话说话,

By cislyu
7月9日 诗篇7; 箴言18:22

7月9日 诗篇7; 箴言18:22

English 1. 大卫将自己的案件交托给神的审判台。在你生命中,哪些情况是你现在需要交托给神,而不是继续情绪化地反复思考的?(请思考大卫是如何面对恐惧、不公与愤怒的,这对我们今天的情绪健康有何启示?) 2. 在《诗篇》7:1–2中,大卫为何立刻转向神寻求庇护,而不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教导我们当感到压迫或受冤时,应当首先转向谁? 3. 根据《诗篇》7:3–5,大卫愿意让神察验他。这揭示了他怎样的正直品格与对神公义的信靠?你愿意被神这样察验吗? 4. 在《诗篇》7:6–11中,神的性情被如何描述?尤其是在祂如何审判恶人和义人方面? 5. 《诗篇》7:11说,“神是义的审判者,又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神。”我们如何调和神每日向恶人发怒这一点与祂的慈爱与忍耐? 6. 大卫如何从哀求转向在《诗篇》7:17中的赞美?你认为敬拜能否改变我们的情绪状态? 7.

By cisl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