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在家教育的5个W
Who: 所有父母选择让其在家接受教育,而不是去学校接受教育的孩子们。根据NCES最新近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所有接受K12家庭教育的孩子中,白人占比59%, 西班牙裔占比26%, 非洲裔占比8%, 亚裔占比3%, 其他族裔占比4%。换言之, 比其过去以白人为主的学生群体而言,目前在家教育群体开始出现族裔多样性。
When:时间灵活。这也是一些父母为孩子们选择接受在家教育的一大理由(Why)之一。
Where: 家庭。No place is sweeter than home.
What:家长们根据孩子需要和喜好选择不同教育出版商出版的教程, 主科与一般学校无异,语言艺术、数学、科学,等。
Why: 根据NCES 2016调研报告, 家长们在列出的理由中可以多选,最后排列从占比最多开始算,如下:
- 宗教信仰;
- 道德教育;
- 学校遭遇的同侪压力或校园霸凌;
- 对学校的学术教育不满;
- 想进行非传统式教育;
- 孩子有特殊需要;
- 孩子有健康问题;
- 孩子有暂时性的疾病;
- 其他理由。
我个人读下来感觉奇怪的是居然没有列出时间灵活,增加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增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这类。时间灵活,可以错峰出游,一直以来是我个人很喜欢给孩子进行在家教育的一个理由之一,虽然它不是最重要的理由。
我个人认为公立学校的社交功能被夸大了,譬如,我自己在小学阶段属于被欺负、嘲笑、背叛、霸凌、不受老师待见的孩子;中学阶段因成绩比较好,每次大考都像一匹串出来的黑马,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很讶异,连我自己也很讶异;所以情况就变成了我不算popular,但也没什麽人欺负我的情况。当然,受家庭环境与自身罪的影响,那时的自己性格很自卑自怜,很自我的一个人,不懂人情世故,更何论为人处事的道理,所以也没法做别人的好朋友;真是辜负了青春年少结交挚友的人生好时光。好在高中时结交了一两个较好的朋友,灿烂了我苍白的、一切向排名看齐的青春少年! LOL, 总而言之,我个人整整12年学校教育的光阴裡,若给自己的社交生活评分的话,应该是勉强及格。
另,就在家教育而言,很多所谓“缺点”完全可以变成优势,譬如应试能力,在教学上多注意就好;社交能力,倒是在家教育更能给孩子创造正面的社交环境与互动,且在家长监督之下。许多公立学校的优点,在家教育调整策划,特别是设立共学小组,也大多能满足。
最后,叨叨几句近日感受。前不久又在深圳家中阳台上开始折腾种花种草之事, 也在网上不断自我学习,还买了育苗盆等。我在园艺的过程中深深体会育娃的科学理念,譬如为什麽孩子小时在家教育很好?这就像育苗啊!等孩子大些了,基本价值观、世界观、学习习惯牢固些了,再移栽到大环境中去吧!等等,还有些感受,不在此累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