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慢慢来,不急,不急

第7章 慢慢来,不急,不急
Slow Down

这章,我想特别谈下时下文化里流行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

早在故乡生活时,我就喜欢上园艺。估计也是我去世多年的老母亲留给我的基因,从小到大看我妈摆弄花草,现在很想问问她,当年为何不在摆弄花草时趁机教教我,搞得我后来种什麽死什麽,一个典型“黑拇指”。若不是养多肉拯救了我的信心,估计一辈子不会再捣腾花草或菜园子了。

搬到这座城市两年后,我们租到了一所性价比很不错的、有着敞亮大阳台的房子。于是,我的园艺热情又被点燃了。不是自己的房子,所以没法砖砌花槽,于是买了不少花盆之类。哎,我们谈在家教育,说这么多不着边际的园艺干啥?呵呵,其实,在养花养草的过程中,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养育孩子。以及,为什么我现在深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个概念是很错误的。简单谈下园艺与养育孩子之间的类比:

  1. 任何植物要长得好,首要的是土壤。 撇开土壤本身所含的营养不说,土壤首先要松软、透气、透水!一般没经验的人最容易把花草弄死的原因是什么?浇水浇多了!就像恨不得把好多知识灌输给一个还没预备好接受的孩子,那孩子要麽烂了根(彻底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要麽多的水也都流走了,没法成为植株(孩子)吸收的成份。
  2. 土壤(学习的环境,包括内容,和时间的安排)要鬆软透气!土壤压得太死太紧,植株的根无法呼吸或呼吸不畅,长不好!
  3. 植株各自特点不同,对土壤酸硷值、乾湿度的要求等也就不同。按照浇薄荷草的方式浇玫瑰,多半把玫瑰浇黄浇死!孩子们也一样,因材施教,各取所需是最好!
  4. 在家教育很像育苗!等植株长得比较好、比较茁壮稳定后,再移栽至更大、更广阔的区域!
  5. 植株长虫了,生病了。我们仔细观察、检查、在尽量保全植株的情况下灭虫治病!譬如我会戴上手套,轻轻地把长在柠檬马鞭草上的蚜虫抹掉杀死,但尽量不伤及我那年幼的柠檬马鞭草。
  6. 植株各自成长的速度很不一样。有些几个月就长成了,有些千年才长成参天大树。孩子们各自接受不同知识、发展不同技能的速度也不尽相同。 估计很多家长是对自己的园艺很有耐心爱心,反而对自己的孩子却没了心思!我必须承认,我自己也多次有这个倾向,宁愿弄花弄草,却不想多花时间陪孩子阅读或玩耍!悔改,悔改!与你共勉!

还有些什么类比能说明孩子小时慢慢来这个问题呢?如果你有过野外生火烧烤的经历,也能理解!我们小心翼翼地把燃料准备好,把火点燃,它开始的时候很小,我们一点点鼓励它;有时我们吹它一下,有时我们给它加点儿燃料。但如果我们一下子给它加很多燃料,不但不会助燃,反而把火给弄灭了!学习也是一样,需要温柔的、循序渐进的鼓励!如果承受的压力过大,学习之火很快就被捂灭了!

太快太多,对孩子们而言,是压力山大的!就我这些年对孩童的观察而言,其实上帝在每个人生命里都植入了自主学习的基因和能力。只是这种基因与能力是否得到启动与发展,就要看每个家庭父母对教育的理解了。总的而言,孩子们有一种天然的学习胃口,他们本能地知道自己是否预备好了学习某些内容。这就好比他们的口腹之欲,如果饿了,他们自然会吃;如果不饿,你硬塞他,他只会闹!学习的胃口也是一样,如果他还没预备好接受那麽多、那麽快的内容,孩子们往往会有一些典型的表现来告诉我们(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压力感,甚至不知道那是压力感),譬如哭闹、抗拒、没兴趣、或别的某些人在压力下会有的反应。我们大人要尤其留意这些反应,尤其是在孩子的幼年。只要多些耐心,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孩子们会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的。多留意观察你的孩子,看看什么会激发他的兴趣和好奇心,相信并且尊重他里面那种天然的、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要知道,他们真的随时随地在学,在我们把书本关上以后很久很久,他们还在学!

作为父母,如果你都对孩子焦虑不堪,无法信任,那麽对于孩子而言,想一想,在这个大千世界裡,连我亲身的父母都不相信我的潜力和能力,我还指望谁相信我?不如躺平算了呀!

如果你是基督徒,请用祷告托起你对孩子的养育,相信他们内在的学习力,发现他们的优点,欣赏他们吧!

孩子6-7岁以前

这期间,完全没必要纠结所谓正规的学习。让每天的学习简单,轻松,多留时间给孩子自己探索就好。多多阅读绘本之类,然后听听他们如何把故事复述出来,这就久经时间考验的“复述”学习法!它的作用等同于写读书报告,只不过是在孩子们还没掌握好写字之前!然而,对于他们的大脑而言,已经在收集处理大量的信息。

这期间,首要的是培养孩子基本的品格。如果在这期间你教会了孩子顺服你,而不是屈服于你,你在育儿上就已经赢了一半了!

“慢慢来,不急,不急”的心态可以帮助家长帮助孩子,按照孩子们自己的步伐和节奏来缓缓学习。等他们到了逻辑阶段(12岁以后),他们会突然间对学习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热情。这点也很像小孩子学走路,我们都知道等时间到了,孩子自然会开始爬行,然后走路,然后奔跑!没有哪个家长会逼着3个月大的孩子走路,然而我们却常常逼着大脑还没发育到预备好接受某些知识的孩子去接受!

莉莉安·卡茨,伊利诺伊州大学早期儿童教育的名誉教授。她曾就她对儿童教育的多年研究 :

“尽管早期的正式教育貌似能在孩童中培养出不错的成绩, 但从长远看来,就我们的跟踪调研显示,它并不能给孩子带来任何优势。相反,早期的正式教育反而容易增加一个孩子后来丧失对学习保持兴趣的可能性,这点对男孩子来讲尤其如此。”

还有个有趣的数据供大家参考。这个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奬最多的族群-犹太人,他们的传统教育也是从小孩8岁才开始。8岁之前,除了简单的经文诵读和一些最简单的数学以外,基本就类似我们说的“放养”。

家长在教育上的角色

那么在家教育的家长在教育上的角色呢?

打个比方,想像一下带孩子们去吃自助餐。允许他们自己随意品尝,然后选自己想吃的。某些孩子会选正餐,牛排啊,沙拉啊,鸡腿啊之类,但大多数孩子会选糕点、冰淇淋、甜品。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一边允许他们挑选自己想吃的,同时确保他们摄入丰富的、基本的营养。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帮助他们的食物也好,学习内容也好,尽量均衡且有营养,以便于未来他们可以去做他们本来受造该做的事。

Read more

7月10日 诗篇8:1-9 箴言 18:23-24

7月10日 诗篇8:1-9 箴言 18:23-24

English 1. 当你读到“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诗篇》8:1,9)时,心中浮现出什么情感?当你感到渺小或不堪重负时,默想神的威严如何帮助你更新情绪? 2. 你认为大卫为何对神竟“顾念”人类并“眷顾”他们(《诗篇》8:4)感到如此惊奇?对神关怀的意识如何重塑你对自身价值的看法? 3. 《诗篇》8:2提到婴孩和吃奶的因着神设立了能力。这节经文如何挑战人们对权力与影响力的普遍观念?又如何安慰一个感到沮丧或不自信的心? 4. 根据《诗篇》8:6–8,神将管理万物的权柄赐给人类。当你情绪低落、感到自己微不足道时,这个崇高的呼召如何影响你对人生使命的理解? 5. 《诗篇》中所表达的谦卑,与当今社会常见的自我宣传形成怎样的对比?当你拥抱谦卑的态度时,这如何帮助你恢复情绪的平衡与内心的安息? 6. 《箴言》18:23中提到穷人用恳求的话说话,

By cislyu
7月9日 诗篇7; 箴言18:22

7月9日 诗篇7; 箴言18:22

English 1. 大卫将自己的案件交托给神的审判台。在你生命中,哪些情况是你现在需要交托给神,而不是继续情绪化地反复思考的?(请思考大卫是如何面对恐惧、不公与愤怒的,这对我们今天的情绪健康有何启示?) 2. 在《诗篇》7:1–2中,大卫为何立刻转向神寻求庇护,而不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教导我们当感到压迫或受冤时,应当首先转向谁? 3. 根据《诗篇》7:3–5,大卫愿意让神察验他。这揭示了他怎样的正直品格与对神公义的信靠?你愿意被神这样察验吗? 4. 在《诗篇》7:6–11中,神的性情被如何描述?尤其是在祂如何审判恶人和义人方面? 5. 《诗篇》7:11说,“神是义的审判者,又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神。”我们如何调和神每日向恶人发怒这一点与祂的慈爱与忍耐? 6. 大卫如何从哀求转向在《诗篇》7:17中的赞美?你认为敬拜能否改变我们的情绪状态? 7.

By cisl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