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浅谈“古典”教育

第8章 浅谈“古典”教育
A Brief Discussion on Classical Education

English version

2010-2016年左右, “古典”教育成为中国大陆家庭教会认为的“唯一正确”教育道路,不少家庭教会也开始兴办教会学校,实施的教育哲学理念,当然就是“古典教育”。我当时也身在其中,但由于孩子非常小,没到入学年龄,所以教会里这种多少感觉有点儿“不走古典教育道路,不入读教会学校”就多少有点儿“属灵问题”的微妙压力,没有落到我头上。

通过教会方面对“古典教育”的大量宣传,我对其最初的认知和理解分为几个层面:

1) 有“三艺”阶段,这个不在话下。且其中第一个阶段,Grammar,似乎尤其强调记忆,且是在没有任何理解基础上的死记硬背,这点当时给我的感觉不太好。

2) 另一个是以为“古典”很重视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本身。对于那些语言上发育缓慢一些的孩子,我担心他们会在那种非常“古典”的教育氛围里感到自卑,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可能会比多数同龄人发育得缓慢一些,学起来吃力一些…

3) 曾有幸与教会牧师钦点的古典教育代表人物,也是当年教会学校的领头人共坐一堂,谈过一次话。问及数学,对方说:“那个不用教。若孩子长大了有兴趣,自己学学就好。” 我当时很震惊,说:“不会吧?数学可是一切自然科学与逻辑思维训练的基础啊!” 他轻轻摇摇头,不置可否。所以我当时以及后来相当一段时间,一直觉得这“古典教育”太偏人文了。如果我的孩子就读,那么数理化、自然科学等,估计只有我在家给她补习了。(这是N多年前的事了,我们人的看法与认知总是随着时间与境遇变迁。当年教会学校领头人的看法后来可能也变了,我不得而知。)

我自己,当然,一是因为好奇,二是因为面临教育自家娃的任务,所以也看了不少北美市场上讲关于在家教育和古典教育的书籍,包含古典教育推崇的The Lost Tools of Learning by Dorothy Sayers 和 The Well-Trained Mind by Susan Wise Bauer。事实是,读完The Well-Trained Mind, 感觉“古典教育”的课程安排和自己从小到大一般正规公立学校的课程安排没有太大不同。它们之间更多,更深的不同,应该是在老师授课的日常与点滴育人的时刻或一些活动。

总之,当年的教会学校开始实施“古典教育”。然而历史上似乎很多事物都是如此,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所有丰满的理想落到有罪之人手里的实践,也总是难以完美,尽了这人意,不如那人意,没有支离破碎都算不错了!

2019年,我们一家因为种种原因,搬离中国大陆家庭教会学校古典教育的倡导先驱地,去到南边靠海的一座城市,我也终于可以开始全时间地给我家两娃进行在家教育了。 我给她们筛选的课程里,只有历史课是出自一家以“古典教育”著称的出版商,别的都不是。但那家历史课也真的是很好,物超所值。孩子们和我学完整套,都很喜欢。

几年后,我们一家人再次回到我阔别多年的灵命故乡 - 米国。 由于我要读书,但既不想送孩子上本地公立,也不想为了免费上一间教会学校而成为其会友,所以继续在家教育,一周去一次半天的Classical Conversation。 这也是多年以“古典教育”而著称的一种家庭教育联盟, 一周上半天的课,一学期里有几次出游(你家孩子是否报名都是自愿),对很有口碑的"古典教育“系统化的实施,以及教材的选用,也有了亲身经历。

我也经常看一些北美妈妈们关于在家教育的论坛或博客一类,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国内家庭教会备受尊崇的“古典教育”,在这里倒是众说纷纭,有些妈妈很反感古典教育,觉得自己遇到过的,做“古典教育”的家庭都是些snob(自命清高,看不起其他教育方式的人。)也有些妈妈们很喜欢古典教育,觉得从自家实施第一天起,就祝福满满,不可胜数!

我家两娃接受了我给她们几年的“组合式”教育,有古典的历史课(单元式教学,即就一个主题展开多学科围绕主题的学习);也有口碑好,但我不确定背后教育理念的数学课,英文课之类。 我的在家教育后来也颇受身边巴西妈妈们的青睐,其实主要是两娃在小村里人缘较好,和别的小朋友,尤其是几家巴西小朋友,玩得比较好。一次,一位巴西妈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C, 你有非常非常sweet的孩子,你是怎么教的?” 我想了一下,就归功于在家教育,感觉她俩发展自由,没有同侪压力所致。当然,根本上而言,是上帝的恩典,不是我教的,我教不了!

回到对古典教育的看法,不得不说到它的发展简史。

“古典教育”发展简史:

古典教育源起于古希腊和罗马,思想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语法, 逻辑, 修辞三个阶段,被后人称之为“三艺”。其培养目标不仅仅是职业教育,而是有道德的、理性的公民。 柏拉图就在其著作《理想国》里,描绘了一种旨在培养“哲人王”的理想教育模式。

到了罗马时代,教育家昆体良系统化了以修辞为中心的教育,强调语法、修辞和道德美德。拉丁语和希腊语文学是学习的核心内容。

中世纪 (公元后500-1500年左右),“三艺”(Trivium:语法、逻辑、修辞)和“四艺”(Quadrivium: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学)成为中世纪天主教学校以及后来的大学教育的基础架构。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和奥古斯丁(Augustine)将古典哲学与基督教神学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传统。

文艺复兴至19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 人们重燃对古代经典文本的兴趣(studia humanitatis),进一步推动了拉丁语、希腊语以及古典典籍的学习。在整个启蒙时期直到19世纪,古典教育在西方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精英学校和大学中。

20世纪的衰落与复兴
20世纪初,随着进步主义教育改革的兴起,古典教育逐渐衰落。这些改革强调实用性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例如约翰·杜威的理念)。

现代的复兴始于1980年代,受到以下因素的推动:

  • 多萝西·塞耶斯(Dorothy Sayers)于1947年发表的文章《失落的学习工具》(The Lost Tools of Learning),将三艺重新引入为一种发展阶段的教育模式;
  • 道格拉斯·威尔逊(Douglas Wilson)将塞耶斯的理念付诸实践,创办了古典基督教学校;
  • 苏珊·怀斯·鲍尔(Susan Wise Bauer)与杰西·怀斯(Jessie Wise)合著的《训练有素的头脑》(The Well-Trained Mind)一书,将古典教育方法带入了家庭教育领域。

纵观历史脉络,发现有趣的是,今天那么多基督徒推崇古典教育,但其实古典教育的源头和上帝没有关系,古代犹太人的教育并不希腊化,当年的马加比起义(Maccabean revolt) 恰恰是传统犹太人抵触和拒绝不断被希腊化的结果。

古代犹太人的教育, 与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教育,是很有意思的对比。

古典教育(希腊/罗马) vs. 古代犹太教育的关键差异

方面古典教育(希腊/罗马)犹太教育(圣经/第二圣殿时期)
教育目标培养有德行、有修养的公民培养敬畏上帝、遵行律法的信徒
学习内容语法、逻辑、修辞、哲学律法、诫命、祷告、传统、应用
教学场所学校、学院家庭、会堂、圣殿
教学方法苏格拉底式问答、讲授背诵、口传、效法榜样
权威来源人的理性与传统上帝的启示(圣经)

说到底,我个人觉得古典教育里有很多美好的元素值得参考,发扬光大,譬如问答,对经典的阅读和模仿,批判思维培养,等。 但若把它高举到唯我独尊,非我即不道德的地位,也就错失其意了。在我看来,在家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爱、训练、规律和恒定,简言之,爱+训练+有序的生活节奏。

再后来,因为我要全时间工作,不得不送她们就读本地公立,我对她俩的在家教育就要接受米国本地最好学区的入学检验,结果我日后再分享给大家。 今天先不写了。

Read more

7月10日 诗篇8:1-9 箴言 18:23-24

7月10日 诗篇8:1-9 箴言 18:23-24

English 1. 当你读到“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诗篇》8:1,9)时,心中浮现出什么情感?当你感到渺小或不堪重负时,默想神的威严如何帮助你更新情绪? 2. 你认为大卫为何对神竟“顾念”人类并“眷顾”他们(《诗篇》8:4)感到如此惊奇?对神关怀的意识如何重塑你对自身价值的看法? 3. 《诗篇》8:2提到婴孩和吃奶的因着神设立了能力。这节经文如何挑战人们对权力与影响力的普遍观念?又如何安慰一个感到沮丧或不自信的心? 4. 根据《诗篇》8:6–8,神将管理万物的权柄赐给人类。当你情绪低落、感到自己微不足道时,这个崇高的呼召如何影响你对人生使命的理解? 5. 《诗篇》中所表达的谦卑,与当今社会常见的自我宣传形成怎样的对比?当你拥抱谦卑的态度时,这如何帮助你恢复情绪的平衡与内心的安息? 6. 《箴言》18:23中提到穷人用恳求的话说话,

By cislyu
7月9日 诗篇7; 箴言18:22

7月9日 诗篇7; 箴言18:22

English 1. 大卫将自己的案件交托给神的审判台。在你生命中,哪些情况是你现在需要交托给神,而不是继续情绪化地反复思考的?(请思考大卫是如何面对恐惧、不公与愤怒的,这对我们今天的情绪健康有何启示?) 2. 在《诗篇》7:1–2中,大卫为何立刻转向神寻求庇护,而不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教导我们当感到压迫或受冤时,应当首先转向谁? 3. 根据《诗篇》7:3–5,大卫愿意让神察验他。这揭示了他怎样的正直品格与对神公义的信靠?你愿意被神这样察验吗? 4. 在《诗篇》7:6–11中,神的性情被如何描述?尤其是在祂如何审判恶人和义人方面? 5. 《诗篇》7:11说,“神是义的审判者,又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神。”我们如何调和神每日向恶人发怒这一点与祂的慈爱与忍耐? 6. 大卫如何从哀求转向在《诗篇》7:17中的赞美?你认为敬拜能否改变我们的情绪状态? 7.

By cisl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