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在家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

第9章 在家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
Abi's Watermelon

English Version

我自己是怎么走上在家教育这条道路的呢?

早年在美生活时,周围一些美国基督徒家庭的孩子就都是在家教育的。只是当时的自己忙于学业和自己生命里面的诸多问题,就从来没有细问、或采访、或认真观察过这些家庭是如何进行在家教育的。回国后一直想要创业,但结婚生了娃,于是带娃成了我的首要任务。不过,想要创办某种形式教育事业的想法倒是没有断过。带娃期间,我也就开始阅读、学习、并研究北美的在家教育出版市场。不了解还好,一了解才发现人家市场很成熟,各种教育出版公司,出版品,学校,琳琅满目!

老大三岁时,可以上幼儿园了,可有几件事成了当时她上幼儿园的难关:

某次楼上邻居送小孙女上幼儿园,那个小姑娘当时只有2岁多吧,被她“爷爷”扛在肩上,任她哭闹踢打,凄厉地哭喊着:“我不去,我不去上幼儿园!” 可是,她的“爷爷”不管,愣是把她扛在肩上大踏步往前走了。。。我当时心裡想,那得给孩子留下多深、多痛的阴影啊!(这个小姑娘后来的命运不是我们常人能想像的,我也很痛心没能在做她邻居时更好地给她传福音,她于2017年9月刚开学时选择了结束自己幼小的生命,时年11岁。)

老大三岁时,依然不说话,这个我在另外一篇文章《儿童失语症》里有详细的纪录。就这点,我很担心她在幼儿园里被欺负。

那时公立幼儿园要排队排号,所谓好些的、私立幼儿园不仅要排队,且价格不菲。对于当时我们夫妇微薄的收入而言,是根本无法去想的。

于是,干脆,反正自己受了这麽多教育,又看了、读了这麽多教育相关的东东,何不自己做起呢?再何况,幼儿园小学阶段的学科,大多数家长都可以轻松拿下的。抱着那样的心态,我就开始了在家教育。说起来没有高大上的“呼召”感,像是某种偶然。如今且行且看,越发觉得在家教育于我而言是一个呼召,尤其是孩子们的小学阶段。就这个问题,我回头再谈。

几年后,由于我们当时所属的机构发生一些巨大的变故,一间学堂突然急缺老师,包括英文老师。于是我出于责任感上任,在头一个学期教授好几门课,一週24节课时。那期间,我家老大顺理成章进入那所小学堂上2年级,因为当时没有1年级。1年以后, 我家老二进入该学堂上学前班。再一年后,由于种种压力学堂被迫关闭。

不过,那两年当全职老师的经历倒是让我感受到如下几点:

  • 孩子若能在家教育,其实类似于超级小班制,甚至1对1。单从教学效果而言,1对1, 1对2,和大班比起来,哪一种效率更高,就不在话下了。
  • 做教学计划的重要性!没有计划,就没有行动。我个人的感受是做教学也好,做长远的教育也好,一定要有个清晰的终点异象,然后倒过来做。说穿了也就是要有清晰的目标感!这点我会在后面的“如何”How 裡面更多、更详细地谈到。

其后,因为我家先生工作变迁的原因,我们一家再次搬离我成长的故乡,来到异地。在这边,我就开始安心做我的在家教育了。三年过去了,感受颇多颇丰,也很感恩上帝的恩典一路陪伴!

说到底,在家教育一旦开始养成节奏感,它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于我而言很享受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带给我的是:

1. 我不会对孩子思念成疾。说实话,我常常感慨,如果我也不得不在早上7:00左右(甚至更早)挥别我的宝贝(尤其是她们还小的时候),目送他们背着书包走出我的视线。然后,下午4点或6点他们回到家中,我赶紧陪她们简单休息一下,然后和她们一起做功课,期间我就需要准备做晚饭。晚饭后,继续做作业。作业做完,她们也该上床睡觉了。我没有太多时间和她们真正交流,真正就一些生活中发生的点滴与她们交流,瞭解他们, 和她们分享我的价值观或看法。这种生活我想一想,都有种泪盈于睫的感觉。我猜,如果是那样,我的白天会很漫长, 我会很想念我的孩子们。

2. 我不用担心有哪个陌生人向我的孩子教导,与我想要教导孩子的方向,背道而驰的东东。

3. 我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说实话,我自己身边朋友的孩子有两例在幼儿园和小学遭遇霸凌问题,家长向校方反应无果的。我知道,在每一个敢于说出自己遭遇的家庭后面,还有更多有同样或类似遭遇,却被隐藏的家庭和孩子。孩子们来到我们生命裡,脆弱而无助,用我们所知道的最好的方法去保护他们,是我们的责任和工作,不是吗?更何况,这种安全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我们也当尽量保护孩子们那些小小的、很容易被影响的心灵。孩子们最需要我们是她们的盟友,保护者,尤其是她们小的时候。

4. 孩子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低龄段时,她们每天下午大约14:00过后就全是自己的时间了。现在老大进入小学高龄段,我们每天下午也差不多16:00过后也就彻底放飞了。她们有大把的时间自由安排,或读书,或画画,或进行她们自己的、某种形式的创作。我也可以藉着这些没有安排的时间观察她们各自的兴趣或天赋。如果是学校,一般从学校回来后,孩子们都忙着赶作业之类;孩子们不太容易有时间发现自己,发展自己。

5. 我的家庭可以安排错峰出游,这是我大爱在家教育的一点。疫情之前我们一家已经几次错峰去过海边,住那种地中海装修风格的两室两卫一厅(90平米,一房大床,一房两张小床),也就¥97/晚。

6. 我有自由选择我的孩子使用什麽教程。这点也是我对在家教育的大爱之一。如果发现我的孩子在某个学科的某些知识点上掌握不牢固,我可以随时增加内容或者整个系列再过一遍。如果遇到掌握得好的地方,也可以直接跳过。总之,在孩子打基础的学习阶段,我们有很多自由,无论是选择的自由,如何使用时间的自由,还是加快加多或者减慢减少的自由。这种自由让家长可以选择并决定在有限的情况下,什么是对自己的孩子最好的;而不是把孩子放在一个没有多少弹性空间的学习环境里。

7. 当孩子们之间发生不愉快时(相信我,这种时候几乎每天都有,家长被迫时时当法官。所以,要不断从上帝那裡学习如何做一个有公义、有怜悯、有仁慈、有鉴察的法官),我能适时介入并教导她们品格上的问题。家长若不能随时陪伴孩子左右,这点也是无法达到的。这点,在我看来,在孩子们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因为这会给她们打下世界观、价值观、为人处事观的基础。这并不是说教导她们做到。她们做不到,我们也未必能做到!我们身为罪人,终其一生走在不断成长的路上。但是,清晰的观点需要有,因为观点指导行为!如果连清晰的观点,一个事情该怎麽看,裡面什麽好,什麽不好等都没有的话,想要孩子走向成熟美好就变得不切实际了!

说到最后,只要你心中有异象,坚持做好计划,并不断学习和调整,你的在家教育一定会形成某种适合你家庭的节奏。这个节奏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生活动态的变化而变化,张弛有度,慢慢地也就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至于如何建立这种节奏感,我会在后面的课程里更多详细谈到。 

还有,在讲到技术性的“HOW”之前,我还是深吸一口气,提醒自己,也与你共勉:孩子最需要的是爱,而不是良好的语言能力;他们最需要的是我们的时间,而不是我们的智力或知识;放慢脚步,不用着急,好好享受,孩子们长大得够快了,快得我们来不及好好享受,所以,就不用催他们快快长大了!

- 与你们同行的-荳典妈

(此文最早2022年7月2日发表于自己的微信公号上,今天再看,发现做计划的部分可以稍微改变,因为跟着好的教程走,其实就不用做什么计划;人家出版商都把计划给你做好了。所以妈妈老师的担子又轻省不少。)

Read more

7月10日 诗篇8:1-9 箴言 18:23-24

7月10日 诗篇8:1-9 箴言 18:23-24

English 1. 当你读到“耶和华我们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诗篇》8:1,9)时,心中浮现出什么情感?当你感到渺小或不堪重负时,默想神的威严如何帮助你更新情绪? 2. 你认为大卫为何对神竟“顾念”人类并“眷顾”他们(《诗篇》8:4)感到如此惊奇?对神关怀的意识如何重塑你对自身价值的看法? 3. 《诗篇》8:2提到婴孩和吃奶的因着神设立了能力。这节经文如何挑战人们对权力与影响力的普遍观念?又如何安慰一个感到沮丧或不自信的心? 4. 根据《诗篇》8:6–8,神将管理万物的权柄赐给人类。当你情绪低落、感到自己微不足道时,这个崇高的呼召如何影响你对人生使命的理解? 5. 《诗篇》中所表达的谦卑,与当今社会常见的自我宣传形成怎样的对比?当你拥抱谦卑的态度时,这如何帮助你恢复情绪的平衡与内心的安息? 6. 《箴言》18:23中提到穷人用恳求的话说话,

By cislyu
7月9日 诗篇7; 箴言18:22

7月9日 诗篇7; 箴言18:22

English 1. 大卫将自己的案件交托给神的审判台。在你生命中,哪些情况是你现在需要交托给神,而不是继续情绪化地反复思考的?(请思考大卫是如何面对恐惧、不公与愤怒的,这对我们今天的情绪健康有何启示?) 2. 在《诗篇》7:1–2中,大卫为何立刻转向神寻求庇护,而不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教导我们当感到压迫或受冤时,应当首先转向谁? 3. 根据《诗篇》7:3–5,大卫愿意让神察验他。这揭示了他怎样的正直品格与对神公义的信靠?你愿意被神这样察验吗? 4. 在《诗篇》7:6–11中,神的性情被如何描述?尤其是在祂如何审判恶人和义人方面? 5. 《诗篇》7:11说,“神是义的审判者,又是天天向恶人发怒的神。”我们如何调和神每日向恶人发怒这一点与祂的慈爱与忍耐? 6. 大卫如何从哀求转向在《诗篇》7:17中的赞美?你认为敬拜能否改变我们的情绪状态? 7.

By cislyu